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8:02 点击次数:145
图片源自网络,深谢!
71岁的铁娘子董明珠,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。
这将是她的第5个任期。
在4月22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,她一语惊天:
我们在人才培养当中绝不用一个海归派,海归派里面有间谍,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,我只能保守的选择,在国内的高校里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。
一语激起千层浪,无数网友吵翻天。
连胡锡进同志都提醒董明珠道歉。
甚至有人提出,董应引咎辞职。
董明珠错了吗?如果错了,到底错哪儿了?
毫无疑问,董明珠的话,确实有错。同时,公众也有些反应过度。
为啥呢?
先说董明珠错哪了。
再说公众为啥反应过度。
董明珠的错,有3点:
首先是逻辑错误。
海归里确实可能有间谍。但就庞大的海归群体而言,即使有间谍,也是极少数,绝大多数海归,一定清白而爱国。
若因可能有间谍,就拒绝所有海归,既对海归不公平,给少数海归造成伤害,更会给格力带来损失。
海归里面有间谍≠所有海归是间谍。
不然,一台格力空调有问题=所有格力空调有问题吗?
假如套用董明珠的逻辑,任何人都可以说:
我绝对不买格力空调,因为格力空调可能有问题,我不知道哪台有哪台没有,我只能保守选择,用电扇降温。
以此类推,不仅海归里面有间谍,理论上国内高校里面也可能有间谍,谁能保证国内高校里的人才一定安全?
甚至可以说,任何人都可能是间谍,格力电器是不是就可以绝对不用任何人,只用熊猫造空调?
这样一看,董明珠有可能跟当年那个卖矛的人,有一定关系。
按这个逻辑,任何人是不是都可以说:
我绝对不跟任何人结婚,因为男人女人都可能出轨,我只能保守选择,跟无量仙翁结婚。
还可以说:
我绝对不坐任何汽车,因为汽车可能烧死人,我不知道哪台汽车会哪台汽车不会,我只能保守选择,在任何时候骑大象出行。
憋不住了就笑吧。
其次是绝对化。
董明珠很可能没去过康百万庄园,所以不知凡事要“留余”。
绝大多数绝对化的表达和决定,都是不客观不准确的。
因可能有间谍而拒绝所有海归,这一刀切下去,伤人又伤己。
再次,董明珠的话暴露了格力电器人才观的狭隘和人才选拔机制的脆弱。
自古以来,无数成就大业的人,都坚持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“唯才是举”“用人要疑,疑人也用”,甚至连敌人都用,你看:
春秋五霸齐桓公,不计前嫌,重用曾伏击而且箭中自己的管仲,终成一代霸业。
唐太宗李世民,不计前嫌,重用辅佐政敌的魏征,终创贞观盛世。
解放战争中,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,更是对起义的国民党部队一视同仁。
若因可能有间谍而拒用海归,既暴露了人才观的狭隘,也暴露了人才选拔和管理机制的脆弱。
格力近年的发展步伐放缓,或许与此有关。
尽管董明珠的观点值得商榷,公众的反应却也有些过度。
董明珠作为企业董事长,完全可以有自己独立的人才观,用谁不用谁,都无可厚非。
只要她没有号召所有企业都不用海归,就没大毛病。
而且,格力电器不用海归,损失最大的可能是自己。就算没有格力,海归依然有无数施展的舞台。但格力拒绝了海归,就拒绝了庞大的优秀人才群体,人才队伍的质量一定会受影响。
同时,这还可能给格力的销售带来损失,若有海归因此而拒绝格力产品,谁损失更大?
而且董明珠的重点其实在后面:
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。
这里其实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:
因为我无法辨别谁是间谍,为安全起见,只好不用海归。
并不是说,不用海归,海归就是间谍。
所以,我们似乎不必反应过度。
其实,董明珠这些错,我们也经常犯,在日常沟通中,我们也常常会发表一些不合逻辑而且绝对化的言论,比如“男人没一个好东西”。
类似言论,极易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,最终给我们和身边人造成各种的损害。
所以,我们应感谢董明珠,是她的这次言论,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沟通上的不足,或许能提醒我们,今后在任何沟通中,都要更加重视逻辑,高度警惕一刀切,让人际关系越来越好,人际关系好了,啥都好了。
至于董明珠要不要道歉和辞职,只能由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的股东决定。